首页 >> 人文湖州

湖州人文

江南学者的风范——许玉农故居

    小西街的许家很多年以前在湖城是很出名的,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漫步在小西街那古老而又狭窄的街巷中,还能找到当年著名学者、实业家许玉农的故居,这就是小西街188号的许宅,目前的故居有四进,第二进有一厢房抗战时被毁,所以现在成了一个天井和晒场。说起湖州的许家,最早还得追溯到尧舜时代的许由,以及周武王分封诸侯时,炎帝的后裔姜文叔被封于许,史称许文叔,许国故地在今河南许昌东,以国为姓。汉朝时,许姓家族还出了一位著名文字学家、编纂《说文解字》的许慎,这在中华文化的传播上有筚路篮缕之功,而湖州许家真正可以确认的始祖是唐朝安史之乱时,任河南睢阳太守的许远,通称高阳许氏世系,高阳即高阳郡,在河南东部,许家的许多用具都标有“高阳许氏”记号。后来许远在困守睢阳一役中殉难,整个家族迁移到安徽歙县,湖州的许家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迁来的,一世祖许燫(1526-1604),字双溪,秀才出身,苦读多年,屡次不举,遂决意经商。北至晋燕,西达楚吴等地,经商有方,累有积蓄。在湖州经商时,发现此地生活富庶,物华天宝,交通便利,便于万历十三年(1585)将夫人俞氏、儿子许逸溪接到湖州新庄村定居,从此薪火相传,子孙繁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许玉农(1844—1929)了。
    许玉农所在的故居188号称为宝树堂,太平天国时期,许玉农之父许燮人是清军的一位武官,在一次和太平军的作战中阵亡,其母带领六个孩子辗转从江西来到湖州,先后住在北门外大通街老宅。许玉农随后考取了举人,并连任了江苏句容和震泽两县知县,洋务运动兴起,他弃政从商,同时继续研究《说文解字》等小学名著,其实这是一种儒商的生活,他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颇有资财。
    大约在1895年左右,许玉农开始筹建小西街宝树堂宅院,建成了一座临街傍河的四进五开间的深宅,整个宅院气势恢宏,结构紧凑,大门对面还有照墙,其中巧妙地把和大厅一样高的书厅建成二层楼房,并加建楼宇过道向前接到头进门楼,这一构思也显示了许玉农的智慧,小中见大是中国园林和建筑的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它又体现了江南人的灵巧与机智。
    许玉农一生中也为湖州做了不少好事,湖州的主要水路运输航道由页 塘原来是没有正式河堤的,容易酿成水灾,在许玉农的倡议和南浔庞赞臣等富商的资助下,用金山石石条砌成美观齐整的由页 塘,并在旧馆立了重修由页 塘碑。
    在美国医生孟杰来湖创办福音医院的过程中,许玉农也出了很大的力。医院选址在南门外(今九八医院,这就是许玉农和当地的开明士绅温选臣、俞恒农、王安申等标购的乌程县的粮仓基地,也是历史上北宋词人张先的别业南园所在),他们把这块地皮捐献出来,并于1922年奠基建起了福音医院,这也是湖州第一所设施完备的西式医院,许玉农任董事长,其他三人任董事,同时,许玉农还帮助沈阶平医生在北门建起了吴兴病院。许玉农和美国佐治亚州的孟杰医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许玉农病危之际,他每天都来出诊,直到最后一天深夜离世。
    对教育和慈善事业,许玉农也是倾心扶持,二十年代末,在小西街西段的一座大宅院内创办了一所城西小学,包括教室、礼堂、办公室、图书馆和操场。校长是接受西式教育毕业回湖的何志义,许家的邻居,她是一位接受了现代思想的新女性,现在老一辈的湖州人有些就是在城西小学就学的。
    许玉农还在河西办起了一座育婴堂,从自己积蓄中拔款,为地方修好了三座桥,建造了二十一口公井,一九四六年抗战胜利后,地方人士还在海岛白地街口一公井上(即二十一口公井之一),建亭立碑,以资纪念,名为“玉泉亭”,碑文曰:“许公玉农,时年八十,建井廿口,嘉惠闾里”。许玉农是一位学者,也爱好金石书画,为此他和吴昌硕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吴昌硕每次到湖州,总要到小西街许宅,品茗赏谈,切磋艺术,有一段时间在上海, 两人也时相往还,许玉农常资助当时生活拮据的吴昌硕,吴昌硕也以书画相奉,两人之间非常投契,作为学者的许玉农也写得一手好字,在晚年曾把一生的文章诗词编订成《塔影亭集》,共四册,刻印后分赠亲朋好友。
    许宅除了宝树堂,还有宝衡堂、宝卫堂,宝衡堂为小西街140号、142号、144号、146号,这是一座四进深的大宅,进深和宝树堂一样,也有近六十米,另外,小西街六十一号也是许宅的宝卫堂。
    许氏家族中另一位著名人物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员许朋非(1889-1946),许麟拔,原名许政,字双喜,又名许朋非,他是许文鸿、许文濬(玉农)、许文泳三兄弟中许文泳的孙子,和弟弟许麟振为双胞胎。1906年兄弟二人考入当时位于上海的新式学堂——中国公学,攻读理化专业,和胡适、刘湘同学。
    许朋非在上海结识了回国筹备中部同盟会总会的陈英士,加入了同盟会,并和陈英士结为兄弟。1911年12月,追随陈英士参加了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战役。上海光复后,陈英士任上海都督,接着光复杭州,许朋非都参与其中,任都督府少将参议。在随后的岁月中,许朋非始终追随孙中山、陈英士。北伐结束后,许朋非回到湖州,1927年浙江省立三中(即今湖州中学)教理化,一直持续到1930年。后去南京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兼任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设委员会总干事,直到1936年公墓建成,在南京灵谷寺还建有一塔,为灵谷塔,今天已成为南京一景。1936年8月,许朋非返回湖州,赋闲在家,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国民政府又将许朋非召回,1937年抗战爆发,许朋非随国民政府进入四川重庆,一直到抗战胜利。
    1946年,许朋非处理完政事准备回南京的前一天,所住旅店发生大火,为救隔壁房间的两位孩子,被浓烟熏倒,经抢救无效去世。
许朋非的夫人赵葆贞,一直与大女儿许斐文同住,于1962年在上海去世。
    许朋非和夫人育有二子三女:长女许斐文、次女许斐然、长子许锡三(许刚)、次子许锡五(许寅)、三女许斐伦。
    许朋非为人刚正耿直,他对子女的要求很严,常以历史上高风亮节的忠臣义士教育子女,希望他们不慕虚荣,不羡富贵,为人须朴素诚恳,大义凛然。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深刻影响了子女,五个子女都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长女许斐文参加了湖州的郎玉麟郎队,投入抗战,以后一直在苏南、浙西工作,解放后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总支书记,许斐文也是湖州中学的校友,和她同班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物生理学创始人楼之岑,著名报人钦本立以及画家沈光溥。同样就读于湖州中学的次女许斐然则是著名的革命烈士,1944年牺牲在浙江武义,2008年,由其弟许刚、其妹许斐伦等护送忠骸安葬在湖州烈士陵园。
    长子许刚1937年抗战爆发离开就读的湖州中学,辗转到上海,曾入读沪江大学,随后参加新四军,解放后到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工作,与后任国务院政研室主任的桂世镛同事,1978年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直至1985年卸任,接着就任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是国务委员张劲夫)。次子许寅早期在上海《申报》任记者,解放后任职《解放日报》,是《解放日报》的著名记者。三女许斐伦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49年4月湖州解放,她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政治部文工团,曾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河北宣化、张家口、山西临汾等地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担任山东理工大学(即山东淄博师范专科学校)组织部部长、副教授。
在许氏后裔中,还有一位著名人物潘孑农(1909-1993),家住小西街,他是许刚的表哥,著名的电影导演,导演了著名影片《街头巷尾》、《彩凤双飞》等,最为著名的他是爱国主义歌曲《长城谣》的词作者,《长城谣》原是1937年春,潘孑农为自己创作的电影剧本《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歌词,由著名音乐家刘雪庵谱曲。不料,“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影片未能拍成。但这首旋律优美,感人至深的歌曲,却在大江南北传唱开来,当时,19岁的著名歌唱家周晓燕(湖州籍歌唱家张建一的老师)在新加坡用《长城谣》激昂歌唱,感动了广大侨胞,他们以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抗战。《长城谣》在今天仍然是普及传唱的百首爱国主义歌曲之一,但愿有一天,能在小西街塑起潘孑农的雕像和《长城谣》歌词,因为《长城谣》蕴含了中华民族之魂。
    许氏的谱名排列是“凤开文德,麟锡周祥”,现在已繁衍到祥字辈,许氏后裔秉承崇文重商的传宛,各有成就,如许玉农之子许恒农也是一位学养深厚,经商有道的儒商,在常州盐公堂任上,把复杂的营销工作处理得谨严有序。许玉农之孙许麟绂,毕业于北洋大学矿冶工程系,是一位著名的煤矿程师,他的后裔中,还有一位曾在《大公报》任记者的著名报人许周溥,和苏州大学出版社高级编审许周鹣等。许氏年轻一代的后裔中,大多从事科技和工商,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建树。

扫我关注我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