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峰论坛 >> 高峰论坛

高峰论坛

蓝天海的“合纵”战略--转载自纺织科学研究

 一个品牌的诞生需要有研发或生产企业的共同参与,只有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做精、做强、做大,才能形成中国纺织行业的民族品牌 

/本刊记者 秦悦

牵手清华,一度让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海”)成为2012年功能性职业装面料行业关注的焦点。

通过蓝天海功能性职业装研发与品牌运营研究合作项目的签约,借助清华大学在服装设计、品牌塑造等方面的优势,蓝天海不仅为自己的功能性职业装之路铺下新的台阶,也为清华美院探索教学模式转型提供了尝试的平台。而这只是蓝天海对于合作这个永恒话题的精彩诠释之一。

据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青透露,2013年,蓝天海将举办首届“清爽的夏日·美丽的工作”蓝翔·艾尔赛特降温职业装流行趋势发布会。届时,蓝天海的对外合作之路将越走越宽。

陈明青对记者表示,继2010年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一起成立特种面料研发中心后,蓝天海在知识产权和对外合作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得益于陈明青对企业转型发展的理性解析。

转型务必做好可行性分析

2012年,全球经济环境对大多数企业都有影响,蓝天海也不例外。但由于转型较早,蓝天海所受的影响相对其他企业来讲稍小一些。

陈明青对记者说:“转型的关键是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说企业是否具备了转型的条件。企业的转型不是简单地向上游或下游延伸,更不是盲目转行。

2006年,蓝天海曾经为了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在江苏收购了一个拥有1100名员工、50年历史的中型纺织企业。但由于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最终还是关闭了工厂,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我以惨痛的教训告诉纺织同行们:企业转型升级时务必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做好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分析。”陈明青说道。

经历了转型失败的阵痛,蓝天海冷静下来,对自己的转型和发展方向作出了新的判断。蓝天海在充分发挥自身在行业中所处相对优势的同时,顺应市场需求,将自身优势做精做强,从产品单一的防静电职业安全防护面料供应商转型为以防静电功能为基础的多功能职业安全防护面料供应商。

从一般的大众化的普通面料,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翔”牌特种防静电面料;从单一的品种,到多个高科技的品种;从有限的区域,到遍及全国的生产基地……转型成功的蓝天海秉承“把安全、健康、舒适献给勤劳智慧的产业工人”这一愿景专注于防静电面料的研发。

目前,“蓝翔·艾尔赛特”、“蓝翔·赛尔肤”等系列防静电安全防护面料已经成为蓝天海的主导产品。“LYSHINE蓝翔”系列产品已覆盖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并间接出口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拥有多项国家专利。

依靠这些高技术产品,蓝天海走在了国内功能性安全防护面料的最前列。就在2012年,“蓝翔”成为国内首个通过GB12014-2009《防静电工作服》(B级)要求的CTTC产品认证品牌,并准许使用中纺标认证标志。自2006年起,公司成为国内唯一由中国人保(PICC)对面料防静电性能承保的企业,至今,蓝天海已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几大专业、专项生产要求的以防静电功能为主的职业安全防护面料供应商。

品牌的诞生需要产业链

2013年,经济全球化趋势将愈加明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陈明青说:“近年来,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为振兴中国纺织工业出台了不少政策,可以说是用心良苦,纺织企业也受益匪浅,但是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宏伟目标,国家更要支持有品牌、有创新的产业链,而不是支持做品牌的企业。因为中国企业还小,单靠一个企业做不了品牌,更做不成品牌。一个品牌的诞生需要有研发或生产企业的共同参与,只有行业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做精、做强、做大,才能形成中国纺织行业的民族品牌。”

在当今纺织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唯有优势互补,紧密合作,才能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双赢,这是一种最佳的竞合模式。基于这种认识,蓝天海在2008年举办了首届青岛全国特种面料创新与发展论坛,率先提出了建立WTW产业链联盟的构想,得到了与会企业的热烈响应,在随后的产业链合作中,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在未来巨大的绿色环保潮流下,蓝天海更是把环保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必须遵守的全球规范来执行,通过与清华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新材料运用和新产品研发上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特种面料研发中心的研发优势,不断推出具有安全与健康防护功能的多功能面料,和产业链相关企业一起为化工、石油、煤矿、水泥、矿山、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制药、生物等领域提供符合《GB12014-2009》等国家标准的安全与健康防护产品。


扫我关注我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032号